古人写诗按韵书押韵。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是《广韵》。《广韵》的前身是《唐韵》。《唐韵》的前身是《切韵》。《广韵》共有206韵,分得较细,写诗受拘束。唐初许敬宗等奏议,把《切韵》《唐韵》《广韵》的206韵合并使用。直至宋和金王朝时,江北平水人王文郁及刘渊先后刊行的《平水韵》,将206韵合并为107韵。清代《平水韵》为《佩文诗韵》又合并为106韵。因为《平水韵》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。所以,自唐以来,唐人用韵,实际上用的是《平水韵》。
《平水韵》共有106个韵:平声30韵,上声29韵,去声30韵,入声17韵。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。韵书里,平声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。
上平声15韵:
一东、二冬、三江、四支、五微、六鱼、七虞、八齐、九佳、十灰、十一真、十二文、十三元、十四寒、十五删;
下平声15韵:
一先、二萧、三肴、四豪、五歌、六麻、七阳,八庚、九青、十蒸、十一尤、十二侵、十三覃、十四盐、十五咸。
《平水韵》韵部,具体见本书附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