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诗必须押韵,无韵不成诗。
押韵是把相同韵部的字用在规定的句尾,或叫“押韵”或“叶韵”。押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:
(一)押韵的位置。格律诗的韵脚都在句尾。按不同体式,有不同的押韵方法,或押平声韵,或押仄声韵,或隔句押韵,或首句押韵,或首句不押韵。
(二)押什么韵。汉字按平仄声及韵母的不同,分属不同的韵。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,押仄声韵较少。仄韵律诗也称古风式律诗。古风和古风式律诗,区别在于是否使用律句,只要所用为律句,押仄声韵仍为律诗。
律诗押韵的位置一般是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四句、第六句、第八句的句尾。五律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,多数是不押韵的。七律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,但多数是押韵的。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,所以第一句的韵脚可以不太严格,用邻近的韵也行,通常叫“通押”。通押至晚唐较为普遍,到宋代成为时尚。
山园小梅 (宋)林逋
众芳摇落独演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須檀板共金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