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力先生在《诗词格律》一书中,对所谓“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”,作了解释。
在五言律诗的“平平平仄仄”句式中,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,即“平平仄平仄”;在七言律诗的“仄仄平平平仄仄”句式中,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,即“仄仄平平仄平仄”。
这种格式的特点是:五言第三、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,七言的第五、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。这种情况,要注意的是,五言的第一字,七言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,不再是可平可仄。
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,习惯上常常用在律诗的第七句。如:
渡荆门送别(唐 李白)
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
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
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送瘟神(其二)(毛泽东)
春风杨柳万千条,六亿神州尽舜尧。
红雨随心翻作浪,青山着意化为桥
天连五岭银锄落,地动三河铁臂摇。
借问瘟君欲何往?纸船明烛照天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