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仗是指律诗中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(词性)做成对偶的语句。对仗包括声韵平仄,和词性的对偶。古代的仪仗对是两两相对的,这是“对仗”这个术语的来历。在诗词中,一般把声韵平仄相对叫对仗,把词性相对,即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并列起来,或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,使之相互映衬,叫对偶。一般词中的对偶,也称对仗。
格律诗的对仗,一是上下两句声韵平仄相反,即是相对立的。二是要求相对的句型应相同,句法结构一致。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,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,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。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,但要求字面相对。三是词语所属的词类(词性)相一致。如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。词语的词汇意义要求相同,如同是名词,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,如天文、地理、宫室、服饰、器物、动物、植物、人体,行为、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。四是诗中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,至少在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。
登鸛雀楼(王之涣)
词性句法对偶 声韵平仄对仗
白日/依山/尽, 仄仄/平平/仄,
黄河/入海/流, 平平/仄仄/平。
欲穷/千里/目, ○平平/平仄/仄,
更上/一层/楼, 仄仄/仄平/平。
从平仄声韵关系看,上下句的平仄声相对,叫对仗;
从词性和语法结构上,上下句的语法结构一致,词性也完全对应,叫对偶。
在五七言律诗中,对仗的情况是:
①一般是颔联和颈联,即第三句和第四句,第五句和第六句对偶。
②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。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,七律首联用对仗的少。
③尾联一般不用对仗。但也有少数例外。
④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。但在特殊情况下,对仗可以少于两联。这种单联对仗的情况,一般是颈联对仗
⑤有的律诗全篇四联全部使用对仗,此种情况较少。
⑥排律的对仗和五七言律诗对仗原则相同。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对仗。其余各联要求一律用对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