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诗的节奏包括两方面:一是平仄格式上的“音律节奏”,二是诗的句法上的“意义节奏”。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,在大多情况下是一致的,但有时也不完全一致。
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,分别有四种基本句型,按声韵平仄上的音律节奏,五律是三拍节奏,七言是四拍节奏。五律的音律节奏,按音节划分,通常是“三拍”二/二/一格式。
即:
仄仄/平平/仄,平平/仄仄/平。
平平/平仄/仄,仄仄/仄平/平。
接平仄声划分,则为:
仄仄/平平/仄,平平/仄仄/平。
平平/平/仄仄,仄仄/仄/平平。
五言诗,由于语法结构不同,又可形成不同“意义节奏”。在同一首诗中,按句子基本成分的主谓关系划分,不可能同“音律节奏”完全一样。如:
登鹳雀楼(王之涣)
白日/依山/尽,黄河/入海/流。
欲穷/千里/目,更上/一层/楼。
前后联皆二/二/一。
相思(王维)
红豆/生/南国,春来/发/几枝。
愿君/多/采摘,此物/最/相思。
前后联皆二/一/二。
山中(王勃)
长江/悲/已滞,万里/念/将归。
况属/高风/晚,山山/黄叶/飞。
前联二/一/二,后联二/二/一。
塞下曲(李白)
五月/天山/雪,无花/只有/寒。
笛中/闻/折柳,春色/未曾/看。
晓战/随/金鼓,宵眠/抱/玉鞍。
愿将/腰下/剑,直为/斩/楼兰。
首联二/二/一,颈联二/一/二,颌联和尾联则前后不一。
又如章太炎《狱中赠邹容》:
快剪刀除辫,干牛肉作糇。
按“音律节奏”二/二/一划分,就讲不通,只能按意义节奏一/二/二/来划分。
一般说,按意义节奏划分,有五种情况,即:
(一)二/一/二;“蝉声集古寺,鸟影都塞塘”。
(二)二/二/一;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
(三)一/二/二;“色因林向背,行逐地高卑”。
(四)一/三/一;“幸因腐草出,敢近太阳飞”。
(五)一/一/三;“绿垂风折笋,红绽雨肥梅”。
七律的四种句型,是增加了一个拍节,为七言四拍。一般说,前四字的两个拍节是稳定的,变化则在原三字的两个拍节上。按音律节奏,与五律的节奏划分,基本一致。
通常按双音节划分,为二/二/二/一格式:
平平/仄仄/平平/仄,仄仄/平平/仄仄/平。
仄仄/平平/平仄/仄,平平/仄仄/仄平/平。
按平仄声划分,则为:
平平/仄仄/平平/仄,仄仄/平平/仄仄/平。
仄仄/平平/平/仄仄,平平/仄仄/仄/平平。
(一)前后联相同。二/二/二/一。
天门/中断/楚江/开,碧水/东流/至此/回。
两岸/青山/相对/出,孤帆/一片/日边/来。
(二)前后联相同。二/二/一/二。
剑外/忽传/收/蓟北,初闻/涕泪/满/衣裳。
却看/妻子/愁/何在,漫卷/诗书/喜/欲狂。
(三)前后联不同,而每联内相同。
两个/黄鹂/鸣/翠柳,一行/白鹭/上/青天。
窗含/西岭/千秋/雪,门泊/东吴/万里/船。
(四)同一联内,两句不同。
折戟/沉沙/铁/未消,自将/磨洗/认/前朝。
东风/不与/周郎/便,铜雀/春深/锁/二乔。
按意义节奏划分,也有例外的情况,如:
三万里/河/东入/海,五千仞/岳/上摩/天。
遗民/泪尽/胡尘/里,南望/王师/又/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