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来自民间文学,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,所以当初称为曲子词,原是一种音乐文学。现代词学家胡云翼先生,1925年在创立“音乐文学概念时,说过:“中国文学的发达、变迁,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,而与音乐有密接的关系。”(胡云翼,《宋词研究》)。
词,兴起于公元8世纪,即中国盛唐时期,在宋代臻于繁盛而成为时代文学。它与音乐的关系而言是配合随唐以来新音乐,即燕乐的歌辞。词和音乐的关系,具体表现为乐曲与歌辞配合的方式,即二者配合时是以乐曲为准度,亦即以音乐准度或以文学为准度,由此呈现出发展的阶梯性。中国古代文学是以辞为主,即以乐从辞。唐代词虽是燕乐歌辞,却是选辞配乐,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,叫做填词,又叫倚声,产生了依曲定位的长短句形式。至宋代,一般词人大都按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,词就逐渐脱离了音乐,成为诗的别体。宋代中期,自度曲的出现,表明宋词由音乐文学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学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