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体是词学术语,指词的体制,词的结构形式。出自唐贾岛《喜李馀自蜀至》诗:“往来从此过,词体近《风》《骚》”。

  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,在体制,作法,风格诸方面,有其不同的特点。由于词和音乐的关系,词曲相依,由乐以定词,依曲以定体,决定了词的长短,分段、韵位、句法以及字声。由于曲谱失传,按谱填词,词调脱离曲调,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自行发展。这是词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。

  关于词体,现代学者任中敏《词曲通义》将词分为散词、联章词、大遍、成套词和杂剧词五类,以散词为主,散词中最常见的是令、引、近、慢四体。也有根据词的短长来划分词体的,分为小令、中调、长调三类。如清末学者毛先舒《填词名解》。现代浙江学者洛地又以“律词”特指词体。

  也有认为,词体是词调的格式或者格律。刘熙载《艺概·词曲概》中说:“词中平仄,体有一定”。又说“故效古者,当专效一体”。清康熙时出版的《词律》,在其出版说明中说:“《词律》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,计六六O调一一八O体”。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,在其《诗词格律·词的种类词辞牌》中说:“清代的《钦定词谱》共有二千三百零六个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