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必然不同。最早选择词的形式来表情寄意的诗人,大多是懂得些乐理的。那时,曲子还在,他们可以吟唱品味,选择最适宜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曲调来填词;会制曲的诗人,当然更可以根据词的内容来创作新曲。古人常说“倚声填词”,说明词跟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但现在词牌的曲谱大多失传,那么词作者择调也不可以随意而为,一般应遵守如下几条原则。

  (一)依据唐宋人对某调的音律和感情色彩的描绘来择调。例如《何满子》,白居易说它“从头便是断肠声”,张祜说它“一声何满子,双泪落君前”,可见《何满子》是一支悲凉凄怨的哀曲。再如《六州歌头》,宋程大昌《演繁露》说:“《六州歌头》本鼓吹曲也,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,音调悲壮,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,闻其歌,使人慷慨,良不与艳词同科。”可见此调适合表达苍凉悲壮的感情。

  (二)依据唐宋著名词人同一词调的大多数词作进行概括、分析,可以推知原曲适合表达何种思想感情。现将前人关于词调所表达的声情研究成果归纳如下,供参考。

  (1)、压抑凄凉类:

  《河傳》悲切,

  《金人捧露盘》苍凉激楚,

  《钗头凤》声情凄紧,

  《祝英台近》宛转凄抑,

  《剑器近》低徊掩抑,

  《西吴曲》苍凉激楚,

  《雨霖铃》缠绵哀怨,

  《摸鱼儿》苍凉郁勃,

  《菩萨蛮》紧促转低沉,

  《天仙子》伤春伤别,情急调苦,

  《蝶恋花》、《青玉案》幽咽情调,

  《卜算子》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,

  《南乡子》缠绵低抑之情,

  《忆旧游》、《高阳台》、《扬州慢》忧怨凄抑,

  《阮郎归》情急凄苦,凄婉欲绝,

  《生查子》比较谐婉、怨抑,

  《一斛珠》婉转凄切,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,

  《风入松》轻柔婉转,掩抑低徊,适宜表达和婉情调,

  《何满子》哀歌愤懑、悲凉凄怨的哀曲,

  《寿楼春》凄音哀乐,抑郁悲哀,原是吊亡之作,宜寄托哀思,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,

  《千秋岁》凄凉幽怨,声情幽咽,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,绝不能用作祝寿喜庆,

  《凄凉犯》、《惜分飞》凄凉哀怨,不宜用于祝贺之词。

  (2)、缠绵婉转类:

  《洞仙歌》音节舒徐,

  《调笑令》多演唱故事,

  《最高楼》轻松疏美,

  《鹊桥仙》多用于男女相会,

  《一剪梅》写细腻轻扬的词调,

  《浣溪沙》上半阙急,下半阙缓和,

  《鹧鸪天》宜哀怨思慕,柔婉风丽之情,

  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音节和婉,古人多以咏梅,

  《木兰花慢》和谐婉转,宜写缠绵悱恻之情,

  《桃园忆故人》抒发情感,表现友情,

  《长相思》多写男女情爱,

  《满庭芳》、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和谐婉约,轻柔婉转,宜表达缠绵情绪,

  《小重山》、《定风波》、《临江仙》感情细腻、婉约,

  《忆江南》、《浣溪沙》、《浪淘沙》、《少年游》音节流丽谐婉,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。

  (3)、豪放激壮类:

  《永遇乐》激越情感,

  《好事近》激越不平之情,

  《兰陵王》拗怒激越之情,

  《水龙吟》凄壮郁勃之情,

  《清平乐》上片感情拗怒,下片转为和婉,

  《南浦》高昂欢乐,不宜表达凄凉送别之情,

  《破阵子》为军乐,抒发激昂雄壮之情,

  《渔家傲》拗怒,表达兀傲凄壮,爽朗襟怀之情,

  《沁园春》、《风流子》壮阔豪迈,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

  《念奴娇》,多表达雄壮豪迈之情,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,

  《六州歌头》音调苍凉悲壮,适表达慷慨悲壮之情,多言古兴亡之事,

  《钗头凤》、《更漏子》、《调笑令》《憾庭秋》、《盐角儿》,宜表达激昂慷慨壮烈情感

  《水调歌头》、《满江红》,调子较高,感情激烈,声情俱壮,适宜表达慷慨悲壮,豪放雄浑之激情,不宜写委婉柔情。

  (4)、其它:

  《六么》欢快爽利,

  《忆余杭》因描写杭州而来,写风景最宜,

  《八声甘州》摇筋转骨,刚柔相济,使人荡气回肠,

  《霓裳中序第一》音节闲雅,

  《江神子》为祀神之乐,宜于庄严。

  (三)依词的长短、声韵、句式择调

  一般短篇宜抒情,长篇宜铺叙;

  一般上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,如秦观《八六子》“夜月一帘幽梦,春风十里柔情”;上下句平仄凌犯的多拗怒,如岳飞《满江红》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;

  一般以近体五、七言为主的词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情,如《浣溪沙》、《采桑子》、《蝶恋花》等;

 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,如《减字木兰花》、《虞美人》;句法长短参差的词宜于拗怒悲咽的感情,如《兰陵王》、《六丑》、《浪淘沙慢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