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中对仗常见的类型有:固定对仗、一般对仗、自由对仗等,分述如下:
(1)固定对仗
如:《西江月》上、下片的首两句六言,固定要用对仗,这首先是因为两句句子的平仄格式都是“○仄仄○平平○平仄(句)○平平○仄仄平平(韵)”,属于平仄相对的律句,从而为对仗提供了形式基础。
以辛弃疾词集中收的十五首《西江月》来看,其中只有《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》一首的起首两句为“八万四千偈后,更谁妙语披襟”不用对仗,其余十四首都用了对仗。其他作者在作该词时,上、下片首两句用对仗的居多,例如:
凤额绣帘高卷,兽镮朱户频摇。
好梦狂随风絮,闲愁浓胜香醪。——柳 永
堂上谋臣樽俎,边头将士干戈。
今日楼台鼎鼐,明年带砺山河。——刘 过
明月别枝惊鹊,清风半夜鸣蝉。
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。——辛弃疾
燕掠晴丝袅袅,鱼吹水叶粼粼。
漫著宫罗试暖,闲呼社燕酬春。——卢祖皋
宝髻松松挽就,铅华淡淡妆成。
相见不如不见,有情还似无情。——司马光
西月淡窥楼角,东风暗落檐牙。
幽思屡随芳草,闲愁又似杨花。——史达祖
以上各例的平仄均对立,因此对仗也就工整了。因为最初词句本不要求对仗,只是由于词的一些字数相同,词人偶尔用对仗来加强艺术效果,也就逐渐成了严格的规范。
(2)一般对仗
一般对仗亦称例用对仗,小调用得多,中、长调也用。
①、《渔歌子》中间两个三言句,例用对仗,如:
青箬笠,绿蓑衣。——张志和
烟幂幂,日迟迟。——和凝
山月照,晓风吹。——管道升
水为乡,莲作舍。
酒盈杯,书满架。——李珣
红稻美,锦鳞肥。
烟际柳,雨中蒲。——完颜寿
词谱虽规定《渔歌子》中间两个三言句例用对仗,但不作对仗的也不少。如蒲寿宬作“牢系缆,蓼花湾”;无名氏作“系楫去,本无机”就不是偶句。
②、《阮郎归》换头两个三言句,习用对仗:
花露重,草烟低。——欧阳修
兰佩紫,菊簪黄。——晏几道
微雨过,小荷翻。——苏轼
春睡觉,晚妆残。——李煜
③、《踏莎行》上、下片开头两个四言句,例用对仗:
燕燕轻盈,莺莺娇软。
别后书辞,别时针线。——姜夔
芳草平沙,斜阳远树。
薄劣东风,夭斜落絮。——张元干
细草愁烟,幽花怯露。
带缓罗衣,香残蕙炷。——晏 殊
候馆梅残,溪桥柳细。
寸寸柔肠,盈盈粉泪。——欧阳修
上列四言偶句不但平仄对立,且又词性相对。
④、《忆江南》中间两句七言,以对仗为宜:
弱柳从风疑举袂,丛兰裛露似沾巾。——刘禹锡
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——白居易
宝髻玲珑欹玉燕,绣中柔腻掩香罗。
浅淡梳妆疑见画,惺松言语胜闻歌。——周邦彦
上列七言偶句均平仄对立。
⑤、《南歌子》(单调)例用五言对仗起,如:
似带如丝柳,团酥握雪花。
倭堕低梳髻,连娟细扫眉。
手里金鹦鹉,胸前绣凤凰。
转盼如波眼,娉婷似柳腰。
懒拂鸳鸯枕,休缝翡翠裙。——温庭筠
⑥、《南歌子》(双调)上、下片两个五言起句,例用对仗:
凤髻金泥带,龙纹玉掌梳。
弄笔偎人久,描花试手初。——欧阳修
乱絮飘晴雪,残花绣地衣。——石孝友
上列五言偶句均平仄对立。
⑦、《浣溪沙》过片两个七言句一般要求对仗: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——晏殊
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——秦观
望处定无千里目,断来能有几回肠。
笑捻粉香归洞户,更垂帘幕护窗纱。
芳径与谁同斗草,绣床终日罢拈针。——贺铸
新笋已成堂下竹,落花都入燕巢泥。——周邦彦
上列偶句的平仄均对立。
⑧、《鹧鸪天》上片第三、四句和下片两句三言多作对偶。如:
平冈细草鸣黄犊,斜日寒林点暮鸦。
山远近,路横斜。——辛弃疾
梦中未比丹青见,暗里忽惊山鸟啼。
春未绿,鬓先丝。——姜夔
《鹧鸪天》上片的第三、四两句对仗虽然难作,如不对仗,必须自然浑成,反而更难。
⑨、《满江红》上、下片中两句七言,多用对仗: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——岳飞
点点不离杨柳外,声声只在芭蕉里。
破我一床蝴蝶梦,输他双枕鸳鸯睡。——张孝祥
看山看水身尚健,忧晴忧雨头先白。
空有鬓如潘骑省,断无面见陶彭泽。——刘克庄
上列七言偶句,都是音节略带拗怒,而且均拗在句尾。
《满江红》词虽词谱注明可用对仗句,但也有不用的。如下:
绿遍芳洲生杜若,楚帆带雨烟中落。
寒食清明都过却,最怜轻负年时约。——张元干
有的词人填《满江红》词,在上片用了对仗,而下片不用对仗,如:
泪苦滴成襟畔湿,愁多拥就心头结。
虚负人生归去好,谁知美事难双得。——许衡
也有词人在上片不用对仗,而在下片用对仗的,如:
王谢堂前双燕子,乌衣巷口曾相识。
《玉树》歌残秋露冷,胭脂井坏寒螀泣。——萨都剌
⑩、《满庭芳》开头两个四言句例用对仗:
山抹微云,天粘衰草。——秦观
烟锁长堤,云横孤屿。——蔡伸
风老莺雏,雨肥梅子。——周邦彦
月洗高梧,露溥幽草。——张镃
鸥起苹中,鱼惊荷底。——晁补之
⑪、《念奴娇》上、下片第六、七两个四言多用对仗:
素月分辉,明河共影。
尽挹西江,细斟北斗。——张孝祥
险韵诗成,扶头酒醒。
清露晨流,新桐初引。——李清照
翠叶吹凉,玉容消酒。
高柳垂阴,老鱼吹浪。——姜夔
⑫、《沁园春》前阕第二三两句、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,第八九两句;后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,第七八两句,一般用对仗。如:
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
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
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
这是以两句对两句,跟一般的对仗不同。象这样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,称为扇面对。
(3)自由对仗
凡词格所列前后两句字数相等的,都有用对仗的可能。而对仗的字数亦多变化,有三字对、四字对、五字对、六字对、七字对等。
①三字对
属于正常的仄脚句在前,平脚句在后,而且平仄合律的三字对仗句,如:
携竹杖,更芒鞋。——辛弃疾《鹧鸪天》
②、四字对
汪东《词学通论》云:“四字句例,于词中极为紧要,其排偶处,尤须精警动目,不可草草。”四字句对仗,有词义能对而平仄不能对的,也有词义和平仄都能对的。
只是词义相对,而平仄不能相对的,如:
夕阳岛外,秋风原上。——柳永《少年游》
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——李清照《一剪梅》
词性和平仄都能相对的,如:
乱石崩云,惊涛拍岸。——苏轼《念奴娇》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。——秦观《踏莎行》
还有下二字承上四言偶句:
瘦信愁多,江淹恨极须赋。——佚名《晏清都》
长短对仗最易被人所忽视,如吴文英《绛都春》上片“叶吹暮喧,花露晨晞秋光短”,下片“旧色旧香,闲云闲雨情终浅。”同是上四下七句式,四字句与七字句之上四字作对仗,即“叶吹暮喧”与“花露晨晞”,“旧色旧香”与“闲云闲雨”各成对仗。
③、五字对
五字句对仗,相当于五言律诗中两联。如:
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。——晏几道《临江仙》
雨暗初疑夜,风回便报晴。——苏轼《南歌子》
忍泪佯低面,含羞半敛眉。
不知梦已断,空有梦相随。——韦庄《女冠子》
还有词性都相对,只有句末一字平仄不对的类型,如:
飘零疏酒盏,离别宽衣带。
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——秦观《千秋岁》
泪余痕在枕,别久香销带。
锦书消息断,玉漏花阴改。——孔平仲《千秋岁》
还有上下句平仄相粘,两句末同是仄声字,只是词性相对的类型。如:
乳燕穿庭户,飞絮沾襟袖。——李之仪《谢池春》
秀艳过施粉,多媚生轻笑。
斗色鲜衣薄,碾玉双蝉小。——张先《谢池春慢》
还有下二字承接五言偶句:
巧莺喧翠管,娇燕语雕梁,留客。——佚名《花发状元红慢》
④、六字句
词中的六字句对仗比较普遍,有的是词义和平仄都能相对的,有的只是词义能对,而上下句是平仄相粘句式,平仄不能相对的。
属于词义和平仄都能相对类型的如:
澄明远水生光,重叠暮山耸翠。——柳永《诉衷情近》
句稳翻嫌白俗,情高却笑郊寒。——朱熹《西江月》
夜月一帘幽梦,春风十里柔情。——秦观《八六子》
只有词性相对,平仄不能相对的,如:
云观登临清夏,璧月留连长夜。
楼外河横斗挂,淮上潮平霜下。——贺铸《水调歌头》
云被歌声摇动,酒被诗情掇送。——张镃《昭君怨》
⑤、七字对
词的七字句对仗相当于七言律诗中的两联句子。词中出句仄脚、对句平脚的对仗,多用于《摊破浣溪沙》《瑞鹧鸪》《望江南》《浣溪沙》《鹧鸪天》《破阵子》等调;出句平脚,对句仄脚的对仗,在《木兰花》、《玉楼春》这些调中比较常见。
出句仄脚,对句平脚的对仗,如:
醉眠小坞黄茅店,梦倚高城赤叶楼。——苏轼《鹧鸪天》
见了又休还似梦,坐来虽近远如天。
陇禽有恨犹能说,江月无情也解圆。——欧阳修《瑞鹧鸪》
万里中原烽火北,一尊浊酒戍楼东。——张孝祥《浣溪沙》
出句平脚,对句仄脚的对仗,多用于《玉楼春》、《木兰花》等调。如:
织成云外雁行斜,染作江南春水浅。——晏几道《玉楼春》
楼头残梦五更钟,花外离愁三月雨。
窗间斜月两眉愁,帘外落花双泪堕。——晏珠·前调
人如风后入江云,情似雨余粘地絮。——周邦彦《玉楼春》